时间:2020-12-26发布:老吴公考网
《【行测真题、答案和解析】言语理解练习题(85)》在老吴公考发布!点击下载:老吴公考APP,300+行测套卷(含答案解析),想刷就刷!
1.(单选题)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答案】D
【解析】①和③都是在说玛雅和中国的关系,其中③是提出假设,①是假设的具体内容,因此③后接①,排除A和C。区分B和D只要确定首句或尾句,①②③⑤句都是认为玛雅文明起源于古中国文明的具体说法,而⑥则综合提出有人认为玛雅文明起源于古中国文明,显然⑥适合做首句。而④句总结了其他句子提到的说法,适合作为结尾。故答案为D。
2.(单选题)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二句提到饮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最后一句话说明在旅游时也体验美食这个愿景,即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相结合。划线部分所在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说明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发生联系的具体过程。因此应是既涉及到饮食文化,也涉及旅游文化,最准确的是B。
3.(单选题)1798年,英国航空科学家乔治·凯利设计出最早的直升飞行器并实践了飞行计划,其创意来自童年玩耍过的中国玩具“竹蜻蜓”。一百年后, “竹蜻蜓”加上达·芬奇直升飞行器的设计草图,又变幻成了俄国伊戈尔·西科斯基童年梦中的趣味飞行;当他的公司在1931年秋正式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S-42四发水上飞机的时候,西科斯基动情地说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正是我30年前童年梦中的那个座舱……”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A.很多代表进步的产物萌生于童年的梦想
B.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C.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却蕴藏了无限的奥秘
D.儿时的想象力往往更为大胆,更富有创造性
【答案】A
【解析】文段举了两个例子,即直升飞机和四发水上飞机的发明都和发明者童年的经历与梦想有关,由此可知A项的概括恰当。
BC没涉及到童年梦想,D项,文段列举两个事例要说明的是一些进步事物和儿童梦想的关系,并没有提及儿童想象力如何,“儿时的想象力更为大胆和富有创造性”由文段内容无法推知。
4.(单选题)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当然此种情况下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由于进入行业的机制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他们仅仅因为能够进入而成为了更有价值的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行业壁垒的存在体现了用人机制的不公
B.个人价值的高低不应该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
D.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
【答案】C
【解析】文段第一二句话是一部分,和第三句话形成并列关系。第一二句话指出,行业收入差异所反映的行业壁垒,使个人价值让位于行业价值。第三句话则说明行业收入差异使公平缺失,有能力的人不能显示价值,而无能的人却变成有价值的人。因此,文段的主旨就是行业收入差异使得个人的价值不能得到正常彰显,个人价值评判变得错乱扭曲,故选C。A项和D项表述混乱,“行业壁垒”是第一二句话的内容,但“用人机制不公”和“真正人才被拒之门外”则是第三句话的意思,另外,文段的主体是“行业收入差异”而非“行业壁垒”。B项内容来自第一部分,并非是文段主旨。
5.(单选题)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B.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C.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答案】B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明云南希望绕过工业化来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句话与第一句话形成转折关系,说明绕过工业化来保护生态环境是难以实现的。综合起来就是:云南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绕开工业化,或者说,工业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选B。
注意D项的“并行不悖”是说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和发展,并不冲突,与文段“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工业化”这层意思不一致。
老吴公考网为您提供2021年国家公务员、各省市公务员、选调生、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军队文职《行测历年真题》《常识判断练习题》《数量关系练习题》《资料分析练习题》《言语理解练习题》《资料分析练习题》《判断推理练习题》。学行测,就来老吴公考网!